田螺坑土楼群简介(田螺坑土楼群简介资料)
福建土楼排名一览表
1,田螺坑土楼群。
南靖拥有各类土楼1.5万座,现存百年以上土楼50多座,堪称“土楼王国”。其中,田螺坑土楼是南靖土楼必去之地。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距南靖县城山城镇60千米,是福建土楼的标志性建筑,俗称“四菜一汤”。
田螺坑土楼群主要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楼组成,分别是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带领师生完成《福建南靖圆寨实测图集》后说:“没有看到南靖田螺坑的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2,河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从明代遗留下来的传统土楼古建筑,相比于商业化气息较浓的云水谣,这里保留了原汁原味,地道的土楼客家生活面貌。
整座土楼村落被群山覆盖包围,像一座藏在大山里的世外桃源。在纳入世界遗产的福建 45座土楼中,河坑独占13座,在河坑可以登楼远眺山野,可以漫步各个土楼中间烂漫感受不被打扰的土楼时光。
这是个原生态土楼群,大大小小有15个土楼。像双北斗七星一样,拱卫着这座安宁的小山村。从最早的土楼—朝水楼,到最晚的土楼—永庆楼的落成,建造时间足足跨越了423年。热门综艺《爸爸去哪儿》还曾在这里录制。
3,振成楼。
永定客家土楼,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斑驳的本色的墙体上,能看到风吹雨淋的岁月之痕,却无从探究那些年久失修的故事。振成楼号称“土楼王子”,建于1912年。
1986年4月在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曾与雍和宫、长城并列展出,引人瞩目,轰动一时,被西方人誉为“东方建筑的明珠”。
走进振成楼,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沉稳的气质令人赞叹。读懂了振成楼,便不难发现土楼内蕴所在。遥看土楼群,看的是一番景致,悟的是一种意蕴。人文造诣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
4,二宜楼。
“神州第一圆楼”、“民居瑰宝”……一个个美誉都是对二宜楼的肯定。斑驳的墙面,是历史的痕迹。站在磅礴的二宜楼前,有的只有震撼。这个两百多岁的土楼,正在将自己的历史娓娓道来。
走进二宜楼,六百平方米的壁画令人眼前一亮。自晚清至民国,极富山野情趣和生活气息。望着这宏伟壁画,深深感受到了土楼人对美的追求。
田螺坑土楼群的介绍
田螺坑土楼群是汉族民居建筑的杰作,位于福建省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距南靖县城60公里,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住户均为黄氏族人。土楼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颂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所在村庄被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点之一。
福建土楼六群四楼是那些呢?
福建土楼“六群”
初溪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位于龙岩市永定县南部的下洋镇初溪村,距县城凤城镇47千米。其磅礴的气势令人为之震撼。初溪水土楼群包括:集庆楼、余庆楼、绳庆楼、华庆楼、庚庆楼、锡庆楼、福庆楼、共庆楼、藩庆楼、善庆楼。
永定洪坑土楼群
洪坑土楼群位于龙岩市永定县东南面的湖坑镇洪坑村,距县城凤城镇45千米。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洪坑土楼群包括:光裕楼、福兴楼、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庆成楼,均保存完好。
永定高北土楼群
高北土楼群位于龙岩市永定县东南面的高头乡高北村,距县城凤城镇47千米。该土楼群每一座土楼的周边均铺设青石板小道,楼与楼之间亦以青石板小道相通,高北土楼群包括: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
南靖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60千米。五座土楼依山势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田螺坑土楼群包括:步云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文昌楼。
南靖河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位于漳州市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曲江村河坑自然村,距南靖县城58千米。河坑土楼群包括: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南薰楼。
华安大地土楼群
大地土楼群位于漳州市华安县东部的仙都镇大地村,距华安县城26千米。是古代夯土建筑一大奇迹,山水环境宜人,贯穿“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大地土楼群包括: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
福建土楼“四楼”
衍香楼 衍香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龙岩永定县湖坑镇新南村,楼名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
振福楼 振福楼坐落在龙岩永定县湖坑镇西片村,1913年由经营条丝烟成为富翁的苏振太动工兴建。圆形土楼,坐北朝南。
和贵楼 和贵楼坐落在漳州南靖县今梅林镇珍山村,由简次屏公建造的,建于1732年,又称山脚楼,占地面积1298.8平方米。
怀远楼 怀远楼位于漳州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东部。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
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景点讲解词及导游词有吗
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缘于五个土楼,紧密结合,错落有致的建构在一起,按照风水地理学“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排布而成,壮观无比,是福建土楼的标志,是南靖土楼景区的核心景点。下面我从导游词、地理位置、土楼情况、夜景形成、土楼住宿等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导游词:
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第一站是田螺坑土楼群。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是福建土楼的名片,名扬天下,被人誉为最美的土楼群组合!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教授有诗赞美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
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
或云宇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
似此楼形世罕见,环球建苑出奇葩!
这首诗把田螺坑时间和空间的美丽都容纳进来了。
(田螺坑来历)关于“田螺坑”地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地形地貌说。我们现在驱车的公路,向上或向下,都是一圈又一圈,像不像走在田螺壳上呢?
另一种是民间传说——田螺姑娘的故事:
《田螺姑娘的故事》:据说600年前,有一个叫黄百三郎的青年翻山越岭来到这里,见此地依山傍水,就在这里搭盖草寮,放养鸭子谋生。放养的母鸭吃了田坑里的田螺,每天都会生下双黄蛋,由此,也慢慢地积蓄了一点家业。有一天,黄百三郎正在田间放养母鸭,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黄百三郎急忙把鸭子往草寮驱赶。这时,从一块山石旁传来阵阵“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叫声。黄百三郎循声望去,只见一条巨大的蟒蛇正向一位农家姑娘逼去。黄百三郎三步并两步,用赶鸭的竹竿,奋不顾身地与蟒蛇展开搏斗。蟒蛇最后被勇敢的三郎赶跑了,姑娘得救了!姑娘激动又含羞说:“我家住东面的船场镇石门岩螺丝洞,探亲途径路过此地,今日遇险,幸得大哥相救;承蒙不弃,小妹愿意做你的干妹子,帮你操持家务一段时间,算作报答救命之恩吧!”、、、、、、后来,村里的老人看他们两个情投意合,于是就撮合他们结为夫妻、百年好合!小两口从此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在田螺姑娘的帮助下,黄家家业越来越兴旺,并为后代建造土楼打下了基础。子孙们为纪念先祖,就把这里叫为田螺坑了。
(上观景台)俯视“四菜一汤”。大家看,田螺坑土楼群座落在海拨787.8米的湖岽(dōng,削平的小山顶)山半坡上。田螺坑土楼群主要特点:依照《考工记图》中的“明堂五室”进行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一方四圆的土楼,是独具特色建筑形体组合的经典之作。
据说玉皇大帝曾经到此考察民间疾苦——土地公呈现午餐——临走时忘了撤席——留下了诺大的“四菜一汤!”哈哈!
中间这座方形楼叫做步云楼,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两百多年了,取平步青云之意。寓意是子孙后代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步云楼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050平方米。高3层,11.93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对开4部楼梯,1个大门,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底墙厚1.15米。进入楼内,我们发现此楼前低后高,保留地势,托山而起,从门厅到后厅有三层台阶,步步高升,使我们一下子就理解命名“步云”的意义。这幢楼内无水井,因为地势太高,水井设在楼外,并且在井周围砌条水沟,供排水用。底层四角的房间开一个窗,其余的都不开窗,比较特殊。
右边是振昌楼:“振”,“奋发”、“奋起”意;“昌”为“昌盛”。“振昌”意为“奋发昌盛”的意思。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西侧。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976平方米。高3层,11.53米,直径33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有两部楼梯,1个大门。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我们在上观景台上说了,振昌楼“富不露白”风水观念。大家看,中厅与大门并不对称,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偏左吧。这是一。第二,同步云楼一样的原因,在院内找不到水井。水井放在楼外。
最外面那栋——椭圆形楼是文昌楼,建于1966年。(文昌楼:除“文运昌盛”意思外,“文昌”还是一位神灵的名字,叫“文昌帝君”,是主持人间禄籍的民间神灵。椭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的西南侧。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288平方米。楼长径45.7米,短径34.5。高3层,11.8米,内通廊式,每层32间,共96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楼外墙顶层有3个瞭望台,4个射击口,底层楼厚1.2米。内院用乱毛石铺地,有1口水井。首先,让我们穿过门板用厚杉木铁皮制作的森严大门,不像北方四合院有边门、侧门和后门。土墙通常有1米多厚,能挡住枪弹;门框、门槛用大石砌成,两片大门厚10厘米,还加上根门闩推进墙体预留的数米长的门闩洞内,将门板紧紧卡住,非常牢固。除非撞塌墙体,否则就是从外面伸进,锯子锯断门闩中部,它仍然卡在门上,无法从外面开门。
靠我们最近这栋是和昌楼,(和昌楼:“和昌”为吉祥语,“和气昌盛”的意思。圆形土楼,位于步云楼东侧。始建于元末明初约1354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268平方米,高3层,12.3米,内通廊式,每层22间,共66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楼顶层有4个射击口,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1口水井。与步云楼不同底层不开窗的,是通例。这幢原来建的是方形,20世纪30年代被土匪烧毁。1953年在原址上重建时改为圆楼,我们今天参观找不到当时方楼的任何痕迹。
靠它前面这栋是瑞云楼: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瑞云——指牡丹,吉祥富贵之意,喜欢阳光充足,土地富饶的地方。座落在五座楼的内隅,有藏风聚气之功,体现了含蓄吉顺的朴素观念。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063平方米,高3层,11.2米,直径35米,内通廊式,每层26间,共78间,设两部楼梯,1个大门。底墙厚1.2米,内院以鹅卵石铺地,有1口水井。
“四菜一汤”五幢楼依山而建,与层层梯田相呼应,奇异秀美。大家说像不像一朵梅花呢?有人还说“四菜一汤”边上有两条长方形土楼,像一双筷子,搁在那里?像不像呢?世界遗产标志——就是一个方圆图案的浓缩,太巧合了!
现在留15分钟时间,给大家照像。第二根栏柱是最佳摄影位置和角度——请注意安全,谢谢!十分钟后我们亭外集合!
(上车,继续前行)各位团友,田螺坑土楼群在建造时并没有刻意的规划。这种美妙组合完全是一种神奇的巧合,成为后人玩味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起国内外学者、专家的浓厚的兴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森·安德烈称赞“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上海同济大学路秉杰教授说:“没有看到田螺坑土楼群,不算真正看到土楼!”
土楼中心是露天大天井,房门和窗户因为圆形,都朝天井开。土楼外墙内墙是同心圆砌成的一段段圆弧,外长内短。房间的隔墙都显放射状,形成的房间像柑桔那样一瓣瓣围聚成一周,当地人称“斧头间”。天井内通常都有水井。这楼内的水井偏于左侧。
楼内有米碓、谷砻、石磨、风车等设施,与大门相对的一间敞厅,是土楼人家操办红白喜事之处。土楼的底层,除了厅堂、梯间之外,一般是厨房和餐厅。顶屋一般不装天花板。这样何处出现漏雨、裂缝、断裂,都看得清楚,以便即时维修。土楼屋顶平缓,铺青瓦,中脊和出水口都用青砖压牢,既防风又点缀屋面。站在文昌楼第三层,朝上往上看,上面的土楼层次排列,与楼后的大山相融洽,显得特别雄性。
说到黄氏家族。自明初开基以来,已有26代传人了。就以此居住和活动,世世代代繁衍。黄氏家族在台湾台中、台北尚有发展,逢年过节,返乡认祖归宗,远源流长,热闹非凡。
好的,现在留25分钟时间,包括大家自由活动、照相时间,步行到村口时间。然后在村口集中回车上,继续往下观景台参观!
(乘车,到下观景台):各位贵宾,“布达拉宫到啦!——你们看,像不像啊?”
田螺坑土楼群成为世遗后,也增加了夜景。如果团友中有想寻找田螺姑娘,或者想找三郎阿哥的,可以小住几天,说不定,还真让你们偶遇了呢!
田螺坑土楼群以其独特的视觉魅力和历史价值——2001年5月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又被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又被评为中国最佳景观村落!直至2008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福建土楼标志性建筑。
地理位置: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上板村。从南靖县城到土楼群60km的路程,盘山环绕、环环相扣,宛若田螺上的花纹,故此得名。
土楼情况:自从田螺坑土楼群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旅客量逐年上升,目前已经是世界级的旅游圣地,短板就是周围还处于农村地界,配套还没跟上,所以整体经济还算比较萧条。但是相对而言,这样的好处是景点没得到破坏,非常原生态。
夜景形成:田螺坑土楼群还有另外一大看点——唯一土楼夜景。土楼遍布闽西南,以田螺坑为首,夜晚临近土楼群,能欣赏到“五花齐放”的田螺土楼夜景,甚是艳丽,非常壮观。如山沟中的一盏明灯。
住宿介绍:上次奔着夜景去的四菜一汤土楼群,从携程上预定了当地最好的客栈————友缘驿站。设施好,服务也非常不错,价格很地道。如要去赏楼,可跟此店家联系。
黄氏文化之"田螺坑土楼"
田螺坑土楼位于福建省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土楼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距南靖•县城60公里,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住户均为黄氏族人。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评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所在村庄被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07月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被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1福建土楼·南靖景区再获殊荣,成功晋级国家5A。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列称田螺坑土楼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田螺坑自然村因地形像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田螺坑土楼群又称“四菜一汤”,是因从远处望那像一朵绽开的梅花,景观绝妙。
相传清朝嘉庆年间,田螺坑土楼群的祖先黄贵希以养鸭为生,赶着一群鸭母,来到田螺坑的山脚下,看到这里谷深林密,烂泥地里,山涧里到处是田螺,是养鸭母群的好地方,就把家安了下来。黄贵希有个儿子,叫黄百三郎,眉清目秀,勤劳勇敢,他从大雨中救了田螺姑娘巫十娘(传说田螺有九十九个亲生女儿,田螺本无姓,客家语巫和无谐音,她可能排行第十吧,所以叫巫十娘),这位巫十娘为表示达谢,就指点了黄百三郎“和昌楼”的蟹形地和祖祠的地,要他迅速占有。但几天后,黄百三郎却病倒了,黄贵希知道了田螺姑娘的事,怕是儿子招惹了妖气,连夜带着儿子元走他乡,几年后,黄贵希病故,临死前后悔了,仍要黄百三郎回到田螺坑,黄百三郎这才和田螺姑娘重在一起,在田螺姑娘的帮助下,家业红火,人丁兴旺。这个养鸭少年当年充分利用山涧泥地尽是田螺,以及谷深林密的地域优势,为自己赚取了第一桶金。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黄百三郎富裕之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盖房。最先盖起来的是方楼,也就是“那碗汤”,雅名“步云楼”, 寄托了“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继“步云楼”建成之后,黄百三郎的后代又环绕着它先后建起了“和昌”、“振昌”、“瑞昌”和“瑞云”四座圆楼。
传说是归于传说,也许有虚构的成分。田螺姑娘未必是真,但黄百三郎确有其人。田螺坑黄氏族谱证实,清朝嘉庆年间黄百三郎从永定移居此地,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土楼群中的黄氏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黄百三郎名列第一,而他的墓穴就在距田螺坑二公里外的“五更寮”,每年清明都接受着田螺坑人的祭祀。
田螺坑土楼群体现了风水学、建筑学、环保学、艺术学和历史学汇聚的高度智慧。像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上长出来的蘑菇点缀在南靖的群山中,和周围的群山、梯田、果树、溪流等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土楼自有其独特、朴素与山野融合的美。
一座土楼也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全家族在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又尽享几代同堂、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这反映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宗族观念及儒家文化传统。
田螺坑土楼群的内部环境
田螺坑土楼群由1座方楼(步云楼)、3座圆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1座椭圆形楼(文昌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田螺坑土楼群的精美建筑组合,构成人文与自然巧妙之成的绝景,给人强烈的观赏冲击,令人叹为观止,当地人戏称“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的第一座土楼叫步云楼,就是那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高三层,每层26个房间,全楼有4部楼梯。取名步云,寓意子孙后代从此发迹,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果然,步云楼还在兴建,族人又有了财力,随即在它的右上方动工修建新一座圆楼,叫和昌楼,也是三层高,每层22个房间,设两部楼梯。1930年,步云楼的左上方又建起了振昌楼,还是三层高,每层26个房间。1936年,瑞云楼又在步云楼的右下方拔地而起,仍然是三层,每层26个房间。最后一座文昌楼建于1966年,准确地说它是一座椭圆形楼,三层,每层有32个房间。田螺坑自然村因地形像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在五座土楼之间,有那些被岁月熏黑的旧木板,以及木板上的红春联,洋溢着陈旧而美好的气息;高悬在楼道和木柱上的青葱菜子、竹编箩筐,或互倚,或列队,或相望,随意中构成了土楼人家美丽的装饰,田螺坑土楼在基址穴位的选择上,遵循中国的风水文化。步云楼为“扑虎”位,和昌楼为“螃蟹地”位。据专家考证,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座土楼为《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田螺坑土楼群左下方是一座黄氏祖祠“江夏堂”,坐东向西(乙辛),建于明洪武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