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作家贾平凹之女——贾浅浅加入作协的消息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此女虽被称为“诗人”,但其写的“诗”却称不上是真诗。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诗是公认的雅言,是有美感的文学形式,是有相对固定的标准的。中国诗可以说是以众所周知的《诗经》为总源头的。古人有云“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足见,在传统中国人眼中,诗歌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语言的典范,二是道德教化的载体。循着这样两个基本标准,中国古典诗歌在近二千年的封建王朝时代里,得到了长足发展。
1912年清朝灭亡后,民国新成。虽然民国初年政治混乱,但文化风气却相当自由,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纷纷传入中国,影响着中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与古典诗歌有很大不同的新体诗诞生了。
虽说新体诗诞生了,但诗歌教化人心的文化传统并没有中断。这些新体诗中有很多都以新的意象、新的形式成为当时传播新文化,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文化载体。
新中国成立后,新体诗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的新体诗以歌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主。这一时期的诗作以意象壮阔、内涵清晰为主要特点。
二是改革开放后至今:这一时期的诗歌以80、90年代出现的“朦胧诗派”为典型代表,以优美、朦胧的意象抒发个人感情、感受,比较个性化,典型代表人物是舒婷、北岛、汪国真、顾城。这一时期的诗作以意象优美、言近旨远、涵义朦胧为主要特点。他们的诗作,好多都在70、80、90后中被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在简单梳理中国的文学史后不难发现,贾浅浅以“屎”“尿”为意象,且毫无深刻内涵的所谓“诗”作,与我国任何一个时期的诗歌传统都格格不入,既不符合旧体诗“诗言志”的文化载体标准,也不符合新体诗意象优美、言近旨远的标准,不仅毫无美感可言,反而令人感到一阵恶心和厌恶。至于贾浅浅的其他诗作,诸如《黄瓜不仅仅是吃的》《z小姐和z先生》,也同样格调不高,除了充满性暗示,简直毫无意义可言。
可以说,让贾浅浅这样所谓的“诗人”进入代表中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中国作家协会,这实在是对文学的公然侮辱。对于这件事,拿任何所谓的选拔程序搪塞都只是徒劳,都难杜天下悠悠之口。因为全国懂文学的不只有贾平凹家,如果她当真入选了,想必一定会有一大批作家不愿与之为伍,到时作协必定威信扫地。所以,希望作协能本着维护文学尊严的责任感认真处理这件事,不要因为个别人的家世和门第而乱开绿灯,否则真就对不起“中国作家协会”这块金字招牌了。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jiheo.com/jyfx/8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