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对山寨网站并不陌生。这些假网站不仅不遗余力地把自己搞得和真网站一样,还模仿各种各样的网站,比如购物、银行、通讯公司甚至医院、媒体。
山寨购物网站种类繁多。
▲山寨JD.COM商城
当记者看到山寨版的“JD。COM”页面,他惊呆了,相似度有点高。
JD.COM正版网站的字母拼写为“JD。COM”,而山寨域名则写成“WWW-JD。COM”。真假域名相似度高达90%以上,让不了解的用户很为难。
据了解,山寨JD.COM网站的域名包括jipiao-jd.com、tuan-jd.com、book-jd.com、hotle-jd.com等。,真是五花八门。
据联盟统计,知名企业网站占被仿冒网站的35.13%,而在十大被仿冒企业中,淘宝和JD.COM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八。
一位从事网站制作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一个虚假购物网站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虽然说骗子只是做一些与诈骗相关的页面,而不是重新创建一个网站,但这需要相当多的时间。
山寨购物网站一般有两个目的:
一是骗取账户信息,直接转账消费者的钱;
二是利用退款进行诈骗。
情况
淘宝是被复制的重要对象。北京消费者小王平时很少网购。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叫淘宝客的网站在做促销,购物有很大的优惠。小王说,“当时我就想,这肯定是淘宝网站的一个活动,于是我就登录参加了。我也按照网站上的指引输入了我的支付宝账号和密码,但是支付宝里的2000块钱瞬间就没了。”
▲山寨Taobao.com
真相
据安全联盟技术人员介绍,这些山寨购物网站大多以促销或退款的名义让消费者进入,然后骗取账号、支付密码等信息。一旦有了关键信息,骗子会立即转移消费者的资金。
这种骗钱方式速度快,金额大,因为骗子可以直接接入消费者的账户,转账多少钱,什么时候转账都毫不费力。因此,消费者在进入购物网站时,一定要仔细看网站地址是否正确。如果他们无法判断,应该从正规渠道寻找网址进入。
政府网站够大胆。
情况
贾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广州市公安局刑侦队的电话。对方称,2月21日,北京某医院一患儿用贾女士身份证挂号就医;这个孩子是一年前被拐的,于是怀疑贾女士有拐卖儿童的嫌疑,让她去查姓名、身份证号、现住址。然后她被指示联系北京警方进行电话澄清,并将电话转到北京公安局。
接下来,“公安局”给贾女士发了一个网页链接。贾女士登录后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字样(警告:此为骗子炮制的虚假网站,高度模仿最高人民检察院)。进入“案件管理”模块后,贾女士看到了附有自己照片的“通缉令”。随后,对方让贾女士进入“网上公证调查”模块,出现的界面是“公安部户口自清系统”。曾被骗子骗过的贾女士,将自己的银行账号、身份证号、支付密码等信息输入系统,并提供验证码,按照指令操作银行电子密码器。经过一番操作,贾女士银行卡内的76万余元被转走。
真相
骗子的胆子真够大的。现在山寨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网站上,事情频频发生。虽然骗子山寨的对象不同,但对于他们来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骗钱。
采访中,记者联系了专门为人们制作网站的年轻人张建强。他告诉记者,他在网上发布了可以做网站的信息。有一次,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让他做一个小网站。起初,小张很高兴得到了一份工作,但当他仔细听完对方的要求后,他开始出一身冷汗。
让他抄一个省法院的网站做一个类似的。当然,你不必全部照搬。你只需要在首页做一个办案和查询的入口就可以了。沿着这个入口进入的页面要认真做,包括身份认证,银行卡信息等。,后台要有收集和存储这些数据的能力。对方说只要把网站做好,制作成本好商量。小张说,“当时我就挂了电话,报了警。”
采访中,一位被山寨政府网站欺骗的消费者表示,“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高于其他机构,所以骗子冒充政府工作人员打电话,打开了政府机构的网站,所以他从来没有怀疑过网站的真实性,骗子对他言听计从。”
据了解,虽然造假的对象不同,但山寨政府网站的目的无非是打着政府公信力的幌子,拿公民信息骗钱。
联盟的安全人员提醒消费者,政府网站将不需要银行卡和各种移动支付密码。如果你不能辨别网站的真伪,就不要在网上告诉任何人你的账号和密码。
山寨查询系统的真伪难辨。
情况
小昭家附近新开了一家4S修理店。店里卖的是价格极低的壳牌机油,生意异常火爆。小昭也去买了一个水桶。回家后,小昭撕开商品的防伪标签,准备扫描二维码登录验证网页,看看油是不是真的。使用微信扫码后,他成功进入了一个网站——贝壳防伪查询系统,并很快通过了验证和识别。然而,当小昭用百度搜索果壳官网,扫描防伪码时,却发现根本打不开网页。仔细查看网址后,小昭发现扫描二维码进入的防伪查询系统页面与从百度上找到的果壳官网查询系统页面不同。这时,小昭才发现自己被山寨网站骗了。
真相
记者看到了当时小昭的查询截图。真假查询系统很像双胞胎。即使是之前登录过真实查询系统的记者,在登录山寨查询系统时,依然难辨真假。只有通过比较他们才能知道。
▲真假查询系统
小昭说,“那天,我主要是对价格有疑问。太便宜了,我反复询问。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通过扫码来来回回的核对真假,但骗子恰恰利用了消费者对查询系统的信任和无法多方查询的特点,制造了这样一套伎俩。从那以后,我查防伪码的时候就登录企业官网找查询系统。”
很多时候,想看自己买的商品是不是假货,只要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确认即可。没想到,现在的打假人制造了一系列的假服务,不仅商品是假的,查询网站也是假的。
山寨银行网站李鬼扎堆。
情况
消费者李女士打开网站,找到一些打折的化妆品。她挑选了一款产品后,开始用工行的网银支付。但她还没来得及付款,就收到了一条短信。短信内容为“您持有的电子银行密码器正在升级。请登录以下网站(www.icbcq.comcn)及时更新,以免不更新被盗。银行不会对此负责。”
李女士没有多想,就按照短信的网址登录了网站。进入网站后,她在卡号和密码输入界面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并根据提示进行了修改。改签后,她继续网购,但当她输入网银密码进行尾款支付时,却错不了。李女士试了三次,都显示密码错误,导致网银被锁定。她这才觉得可能和之前在网站上改密码有关,赶紧查询了工作银行的客服热线,发现卡里的3000多元已经被转走了。
真相
根据安全联盟的调查,银行网站是山寨网站的重灾区,30.85%的山寨网站是山寨银行网站。在所有仿冒网站中,仿冒网站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
▲假币银行分布图
据安全联盟相关负责人介绍,山寨网站不同的仿冒对象和欺诈手段是不同的。和假冒银行网站一样,网民的银行账户密码信息一般都是以积分兑换、网银账户失效需要实名认证、解冻为由被骗取的。
记者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阜成路支行了解到,防范山寨银行网站的一个办法是在银行申请一个专用的u盾。在进行网银交易时,可以插在电脑的USB接口上,起到防火墙的作用。这种u盾是一个账号一个,所以安全性高。
▲仿冒对象比例图
骗子总是在寻找各种机会骗人,以至于山寨网站的对象几乎无所不包。除了以上,还有山寨运营商网站,诱导消费者充值话费骗取钱财;还有假旅游网站,通过卖低价机票、酒店来骗钱;还有新出现的假冒腾讯网站,用于盗取QQ账号和充值QQ币。对此,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辨别真假,切记不要在任何网站上告诉别人自己的个人信息。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李妍静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jiheo.com/rwly/79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