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日前,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的2021声音探索者大会暨北京广播节音频版权论坛在北京广播大厦酒店成功举办。专家、知名学者、资深评委、电台代表、商业平台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音频版权中的痛点和难点,以及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更好地促进音频产业的发展。
论坛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主席童刚先生的讲话中拉开帷幕。他指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音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可能性,也给音频版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次论坛的召开,必将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为音频版权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论坛主题演讲环节,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李修雷率先发言,通过实际案例分享了北京广播电视台在音频版权保护与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和期望。针对这些问题和期待,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刘春天教授在《音频版权保护与发展的法律思考》主题演讲中做了精彩的回答和回应。
圆桌论坛中,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姚,北京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张平,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教授、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马一德,北京互联网法院第一综合审判庭副庭长严军, 北京广播电视台官方客户端听听FM副总经理刘、喜马拉雅广电传媒总编辑、法务总监刘灿就《著作权法》中音频内容的客体地位、音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中的著作权、直播流中的著作权、智能AI声音内容的著作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与会嘉宾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好地促进音频行业的发展。
正如嘉宾所说,传播技术的改变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对音频内容版权的认知和态度,但无论如何,声音艺术的创作者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声音艺术的价值应该得到更有效的版权保护。北京广播电视节目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孙超在全体嘉宾面前,宣读了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首都版权协会、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联合发布的《保护声音作品著作权》首份公开倡议书。相信通过全社会、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一个开放、融合、有序的音频版权环境。在新的发展格局中,我们将能够建立一个多元化和共赢的音频产业发展新生态。(经济日报记者蒋天骄)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链接:https://www.jiheo.com/rwly/80361.html